为统筹推动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,力求做到摸的彻底、排的准确、分的妥当、清的干净,形成闭环监管,崇州市多措并举,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,为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一是建立“三机制”。全面部署、联合工作保障机制。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,科学谋划,研究制定《崇州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方案》,成立了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、组建了工作专班,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。同时,生态环境局建立工作组、技术指导组实施“点对点”技术指导和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,将工作流程化、规范化,构建起一套排污许可保障体系。全面发动,建立联动保障机制。根据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》(2019版),以成都市下发的“二污普”企业清单和工商疑视名单为基础,建立生态环境局统筹、市级部门、镇街、经开区全面参与的二级联动工作机制,结合各行业部门、镇街、环保监管名单等各类管理信息,积极动员,坚持“实事求是、应发尽发”,通过“摸”、“排”定库,对7000余家固定污染源进行了摸排校核,全面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。全面把关,建立联审保障机制。严排查、慎分类,认真梳理,对初步摸排确定的固定污染源,由镇街、经开区初审、行业主管部门复审,重点审核禁止核发类、未批先建类、新增固定污染源等,并组织进行现场抽查,夯实基础数据。
二是力求“四精准”。为避免对后期处置工作造成影响,对摸排校核的固定污染源,采取对项目状态、分类、类别等进行逐项逐条人工核查修正的措施,力求做到精准分类;为确保排污许可核发准确性,结合测绘矢量地理信息、大量调阅饮用水源保护、环保督察、散乱污整治、环境监管等资料,重点核实项目是否属于占用基本农田等禁止建设区域,修正处置类别、处置原因,力求做到精准处置;对存在问题的固定污染源,针对不同的处置类别,实施精准帮扶;引导排污单位规范排污行为;通过前期的精准分类、处置,力求后期实施排污许可证精准发放和登记。
三是聚焦“五着力”。崇州清理整顿工作始终坚持着力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,通过多途径扩大排查范围,最大限度将全市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环境管理范围,为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,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夯实基础。着力于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,解决一批“未批先建、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、不能稳定达标排放”等历史问题,将其全部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环境监管范围。着力于规范市场秩序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,对于一批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、不能稳定达标排放、环保责任不落实的企业,采取精准施策,提升管理效能,坚决遏制“违法成本低、守法成本高”现象。着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,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指导排污单位进行许可证申报和登记,解决企业关心关注的焦点,提升企业污染防治能力,增强健康发展的信心。着力于推进高质量发展,扎实开展“送政策、帮企业、送服务、解难题”专项行动,采取专人专班、精准帮扶的形式,切实解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、痛点,努力实现环境、经济、社会效益最大化。
截至目前,崇州市在成都下发名单6920家名单的基础上,扩大排查范围约7200家,初步核实数据(信息)72000余个;线上线下培训约1000人次,深入现场指导约200人次。